]]>
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舉措 創新增加就業崗位
發揮秦創原創新平臺作用,促進青年群體就業創業。著力推動秦創原科創“簽約項目+人才”雙落地,著力打通“平臺+人才+資本+政策”高端創業路徑,積極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創業導師進秦創原、創業訓練營等系列活動,構建創新創業新生態,帶動青年群體創業。
全新搭建秦創原就業創業廣場、秦創原人才就業創業直播基地等新平臺新載體,開展“兩鏈”融合人才引進、秦創原入駐企業就業招聘等系列活動;更積極對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汽車產業、航空航天等重大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需要,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舉措創新增加就業崗位,搭建人才和用人單位對接平臺,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發布、崗位推薦、就業指導等一系列支持服務,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創業。
今年新招聘社區工作人員 高校畢業生數量不低于1700名
穩定企事業單位崗位規模,拓寬基層就業渠道。支持鼓勵用人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按規定落實2000元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1500元一次性擴崗補助,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和一次性擴崗補助不重復享受,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穩定擴大國企招聘規模,市屬國有企業全年計劃招聘高校畢業生不少于1000人,各區縣、開發區鼓勵引導所屬國企增加高校畢業生招聘崗位數量。
繼續實施“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醫療機構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合理確定招募規模。社區專職工作崗位出現空缺要優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數量專門招用高校畢業生,今年新招聘社區工作人員高校畢業生數量應不低于1700名。
今年下半年全市再拿出部分崗位開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落實基層法官、檢察官助理規范便捷招錄機制。
增強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 支持創新創業和靈活就業
承擔市級科研計劃的單位要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位,2022年市財政資助經費在30萬元(含)以上的科技計劃項目,原則上每30萬元應設立一名科研助理??蒲兄韻徫粦獌炏缺U厦撠毤彝?、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
加大對應聘科研助理崗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保障力度,切實落實對科研助理崗位的薪酬、社保、檔案等規定,增強科研助理崗位的吸引力,今年內落實科研助理崗位吸納應屆畢業生人數不低于1200人。
新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實行全額貼息(個人、合伙貸款實施期限自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企業貸款實施期限自2022年8月1日至12月31日)。
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載體要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提供。把靈活就業納入各級公共就業服務范圍。支持高校畢業生發揮專業所長靈活就業,對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加強精準就業幫扶 提供不斷線求職招聘服務
實施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面向市屬高校低收入家庭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結對幫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
把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和長期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援助的重點對象,提供“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
密集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直播帶崗等活動,2022年底前組織各類招聘活動不低于100場;探索創新招聘服務方式,積極推進西安“秦云就業掌上大廳”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家門口就業”公共就業服務品牌;加大校園招聘政策調節力度,通過提高校園招聘補貼額度,簡化優化補貼流程,今年10月底前完成校園招聘補貼發放工作;組織舉辦第六屆大學生求職大賽,通過組織職業導師進校園和職學苑等活動,不斷提升高校畢業生求職能力。
落實就業見習政策 不斷擴大就業見習規模
全年組織就業見習人數不少于6400人。組織開展西安市“萬名學子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見習”活動,多元化、多層次征集就業見習崗位,將社區基層組織、養老服務機構及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中小企業優先認定為見習基地,加大社區基層就業見習崗位開發力度,全年機關事業單位和社區基層見習崗位征集數量不低于5000個。
實施就業見習補貼提前發放政策,對見習期間與見習人員簽訂1年以上(含1年)勞動合同并為其辦理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見習單位,給予剩余期限見習生活補貼,政策執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或用人單位為見習人員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提高見習保障水平。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實習見習基地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加項目研究的,視同基層工作經歷,時間自報到之日起算。
簡化求職手續 落實取消就業報到證等規定
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
實施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登記制度,推廣高校畢業生去向登記與網上簽約平臺,教育、人社部門和高校指導做好信息登記、查詢核驗等工作。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報到入職、檔案轉遞、辦理落戶、推進體檢結果互認的規定,簡化求職就業手續,優化就業服務流程,為畢業生求職就業提供更多便利。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依法打擊“黑職介”、虛假招聘、售賣簡歷等違法犯罪活動。
實施開展千名青年 新職業新工種專項培訓
實施開展千名青年新職業新工種專項培訓,拓展學徒培訓、技能研修、新職業培訓等多種模式。開展“職業培訓進校園”活動,將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納入活動范圍。
舉辦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鼓勵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需要學歷學位證書作為報考條件的,允許先參加考試評定,通過考試評定的,待取得相關學歷學位證書后再發放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納入政府就業工作考核內容之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支持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市場力量,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優質就業創業服務。
]]>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便捷讓人們養成了萬物皆可網上淘的思維,如今“實習內推”竟也成了電商平臺的一種商品。有記者在電商平臺上以“實習內推”為關鍵詞搜索,得到數萬余條結果,這些在售商品往往描述為“互聯網大廠名企實習”“背景提升”“內推”等字樣,宣稱提供“四大名企內推”“保offer”“1V1跟進”等服務,銷量最高的店鋪月售量超200個。雖然標注的價格基本在百元左右,但這并不是其實付價格。
記者咨詢店鋪客服得知,公司經營業務主要包括各大廠及知名企業的實習及全職,主要為留學、求職目標群體提供“背景提升”方案。其內推實習分遠程和實地兩種,遠程實習在無工資的情況下,實習一個月需付費六七千元,“加一個月多2000元,也就是大概9000元兩個月”,并承諾“實習結束可收到錄取offer,實習證明、推薦信、背景調查”。而實地實習需要的條件相對較高,費用在6000到18000元。
但實際情況真如店家承諾的那么好嗎?除去高昂的費用,所謂的“保offer”背后,實習的含金量也值得懷疑。在豆瓣“留學組”貼吧中,就有網友發帖稱,“絕對不要付費實習”,付費實習根本就是“浪費錢”等等。該網友表示,自己曾花費3萬多元找中介安排了付費實習,但實習過程中工作內容與其所承諾的并不相符,“沒人管,工作天天摸魚”“真的什么也沒學到”。另一位網友直接點明:“不要買付費培訓班,他們只想賺錢”。
有留學機構人士表示,花錢去大廠實習,對每個人的性價比程度是不一樣的。實習不是第一順位,是排在績點、雅思、文書等之后的,沒有必須實習這一說法,有一個合理明確的職業規劃比實習本身更有價值。
針對部分學生花重金去求得一份“大廠實習生”的職位的現象,字節跳動校園招聘負責人表示,“并不鼓勵這種行為”,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極大可能會遭遇到一些詐騙行為,最后導致錢財損失和心理傷害,如果涉及利益輸送還有可能會違法犯罪。這位HR支招說,尋找實習崗位最好通過公開的招聘渠道、學長學姐的推薦,或者是通過老師、朋友、家長的介紹等等。
針對付費實習現象,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晶璞介紹,根據相關規定,無論是在校生實習還是畢業后正式入職,實習單位及用人單位都不得向實習生或勞動者收取費用。求職人員在實習期或試用期被要求繳納相應費用的,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以維護自身權益。如果招聘單位或單位的工作人員為了收取費用而與中介機構合謀提供虛假的實習崗位或實習信息,則存在欺騙和誘導行為,涉嫌合同詐騙罪。
趙律師提醒,求職者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實習職位本身真實與否的風險,如果職位虛假則求職者所需要的實習經歷也就不能保證真實。即便職位真實,若因HR或單位其他員工私自收費的情況被單位發現,則存在因招聘本身違反公司制度,從而將實習生辭退的風險。
]]>
]]>
]]>
]]>
]]>
]]>
]]>